新伊园甸麻园2022入口大象_伊园甸新东方2022直达入口_三叶草看黄成人入口

【教职工风采】唤醒诗意,享受诗意——读《重温中国最美古诗词》有感

  • 作者:郑红星
  • 来源:
  • 点击:4076
  • 时间:2024-05-15

我国被称为“诗国”。每一个国人心里都有“诗”和“远方”。随着科技发展,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,多元文化的影响,国人的“诗心”似乎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。于丹教授的这本书娓娓道来,如同一泓清泉,清洗我们内心的“诗心”,露出它纯净的样子来,能读到并读完这本书,真好。

作者在序中写道:每一个中国人小时候都读过,背过相当数量的古诗词,《静夜思》《春晓》;再大些就会有离愁别绪——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,“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”;也会有豪情——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;也会珍惜友情,亲情,爱情——“洛阳亲友如相问,一片冰心在玉壶”,“知我者谓我心忧,不知我者,谓我何愁,悠悠苍天,此何人哉”:虽然我们似乎远离了诗,但几千年骨子里的“诗情”是怎么也割舍不掉的。

全书分为八个部分,分别是“春风,秋思,明月,斜阳晚钟,田园山水,登临,剑与侠,诗与酒”八个部分。感觉作者是以古诗中的常见意象或者题材来写的,每一个部分又重点写几个诗人及名篇,感觉作者在介绍唐诗宋词较多,其他则较少——但的确诗歌也是在唐宋时最盛。

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。春天是作者的开局,万物复苏,万象更新。“最是一年春好处”“万紫千红总是春”“春来江水绿如蓝”,古人写春的诗,可谓多以多欢快的情绪;当然也有少许春愁,“细雨湿流光,芳草年年与恨长”(冯延巳《南乡子》)。

其次是“浩荡秋思”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又称“金秋”;但在古人眼中,秋风萧瑟,肃杀——屡试不第的读书人叫“秋士”,处决罪犯叫“秋决”,增加了秋天的悲凉。“悲哉,秋之为气也!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(宋玉《九辨》)。秋天,使人想到草木凋零,美人迟暮,英雄末路;一个愁字,不就是“离人心上秋”吗?当然也有“我言秋日胜春朝”“却道天凉好个秋”——但古人对秋的诠释,多以惆怅失意为主。

说到“明月”,我们自然会想到“江畔何人初见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”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”(李白《把酒问月》)。相对于太阳的炽热,古人更喜明月多一些,温润谦和,月有阴晴圆缺,人有悲欢离合,人与月竟奇妙的达到了“天人合一”“天若有情天亦老,月如无恨月长圆”。

斜阳晚钟则更让人觉得淡淡的惆怅。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。至于“为君拾酒劝斜阳,且向花间留晚照”(宋祁《玉楼春》)也有不舍。斜阳晚钟,与离愁别绪相交融,就更有一番滋味。

田园山水是古代文人的身心寄托之处,古人在仕途失意后,往往会归隐田园山水。我们熟悉的诗人有陶潜孟浩然王维谢灵运等等。著名的诗有陶潜的《归园田居》《饮酒》,孟浩然的《过故人庄》,王维的《终南别业》等。

现在的人流行一句“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”。灵魂在路上是读书,身体在路上就是旅行。古代文人喜欢登临,登上山峰,行走水滨,别有一番大开大合。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”“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无中”——登上山巅,或者面临大江大海,颇有“游目骋怀”之感,“仰观宇宙之大,俯察品类之盛,足以极视听之娱,信可乐也”。

再说到侠与剑。古代的文人也有侠客精神,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”,最有名的代表诗人是李白了,“愿为腰下剑,直为斩楼兰”。此外,李贺也有“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”之问,——哪怕他体弱多病;王昌龄高适陆游辛弃疾则更是如此。

古代文人诗酒是连在一起的。著名诗人陶潜曹操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都是要喝酒的,喝酒更能出好诗,“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”,“将进酒,杯莫停”“酒酣胸胆尚开张”——酒能解愁,酒能抒发豪情,酒能开启灵感。“诗酒趁年华”,好诗确需酝酿。

由于众多羁绊。远方一时半会儿还去不了,那就多在生活中,在书中多寻求诗意吧。

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供稿:基础部


顺义区| 六安市| 开原市| 莒南县| 绥化市| 观塘区| 宜丰县| 乌审旗| 呼图壁县| 灵璧县|